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三教九流的命运沉浮,读懂王利发就读懂了《茶馆》!

三教九流的命运沉浮,读懂王利发就读懂了《茶馆》

时间:2024-05-06 23:02:24 来源:隐介藏形网 作者:热点 阅读:413次

三教九流的命运沉浮,读懂王利发就读懂了《茶馆》

 1958年5月,教流作家老舍在《剧本》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答复有关〈茶馆〉的命懂王读懂几个问题》的文章,说明了《茶馆》是运沉怎么写的: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浮读一个大茶馆就是茶馆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教流可是命懂王读懂写了50来年的变迁。

在这些变迁里,运沉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浮读可是茶馆,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教流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命懂王读懂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运沉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浮读这些人物是茶馆经常下茶馆的。

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回想老舍的一生,他原本也可能成为《茶馆》中的一个小人物,或者拉车,或者卖菜……然而他的个人选择使他走上了作家的道路,个人的艺术修养和时代的翻天覆地更使他成为人民的艺术家。

老舍

今天我们来谈谈《茶馆》这部话剧的主角——王利发。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线索人物。

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在王利发看来,外面的社会再怎么动荡,是没有关系的,只要裕泰茶馆这个小社会是安稳的、太平的,他的天就不会塌下来,他的生意和生活就能照常继续下去。

老北京茶馆实景

王利发见证了所有的故事,他自己身上也发生着故事。事实上,属于王利发的故事一直到第三幕才最终浮出水面,且掀起了整个故事的最高潮。

王利发的死,本身意味着茶馆的消亡,也意味着整个故事的终结。对王利发的理解,是故事的出发点,也是这个故事的核心。

01  在乱世求太平的生意人

该如何理解王利发,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我想,他首先是一个生意人,是裕泰大茶馆的掌柜。在任何一个乱世中,他都希望求得一方太平净土,好做他的买卖。

在第一幕中,茶馆里既卖茶,也卖点心与菜饭,什么人都能进来。茶馆的这种笑迎四方客的姿态将王利发的生意人本色展现了出来。

而随后,无论是面对旗人松二爷、常四爷,还是当打手的二德子,更遑论吃洋饭的马五爷,王利发都小心伺候着。

当二德子和常四爷发生冲突时,王利发第一时间冲上去说:“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从这句话里我们发现他并不关心两人谁对谁错,他只希望息事宁人,尽快将两人分开。

而当马五爷斥退了二德子后,王利发又急忙向常四爷解释马五爷“吃洋饭”的个人身份,一方面是他作为线索人物,需发挥背景信息交代功能;另一方面是他想抢先一步展示两人不同的价值观,以避免可能发生的进一步冲突。

在王利发看来,外面的社会再怎么动荡,与他没有关系,只要裕泰大茶馆这个小社会是安稳的、太平的,他的天就不会塌下来,他的生意和他的生活就能照常继续下去。

因此,王利发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茶馆内的和平,他不在乎刘麻子在自己的店里做什么生意,但是却在乎茶客们讨论谭嗣同和康有为。“莫谈国事”像一道道平安符一样贴在茶馆各处,也成为王利发挂在嘴边的平安咒。

他对自己这种渺小的价值观是如此坚定,以至于在时局动荡时也仍努力通过改良来保全茶馆。

从出租客房,到茶钱先付,茶馆的生意每况愈下,但王利发始终在为自己的生存努力着。毕竟,他只是一个生意人,一个茶馆掌柜,他还能想些什么呢?

02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当然,在商言商,生意人必然都是逐利的,相应地,无利可图的事情,王利发似乎很少去做。

还记得那位唱数来宝的大傻杨么?在话剧舞台上,他的功能当然是串场,给人物换装的时间,也大致介绍剧情。

但是作为剧中人物,大傻杨则是个打着竹板,靠着唱数来宝讨赏钱的穷鬼。

他前一句“大茶馆,老裕泰,生意兴隆真不赖”,后一句“王掌柜,大发财,金银元宝一齐来”,可王利发却果断地驱赶了大傻杨。

到了第二幕,王利发甚至直接以“去你的吧”轰走大傻杨。我们当然都知道这是剧情设计的需要,也知道“去你的吧”是演戏或者说相声的时候惯用于收尾的俏皮话,但是对于身边确实需要帮助的穷苦人,王利发的心中恐怕也不止一次地响起这一句话。

事实上,王利发几乎对所有出现在他面前向他求助的人都无动于衷:

在第一幕中,我们看到他迅速打发走来到店里想要卖女儿的乡妇;

在第二幕中,我们看到军阀混战时他也不愿收留难民。有意思的是,王利发虽不待见唐铁嘴,却并不急于驱赶他。

大抵因为唐铁嘴虽然总是蹭茶喝,但让他待在茶馆里并不影响生意,而穷苦人和难民则可能让茶客们不愿逗留,影响生意。

在第二幕一开场,有一段王利发的妻子王淑芬和茶馆伙计李三的对话:

李 三太太,你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 三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

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 三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 三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拴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拴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 三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在这段家常闲聊中,我们不难理解李三作为茶馆老伙计的满腹牢骚。

李三在茶馆干了二十多年,大清国没了,皇帝也没了,军阀打成一团,历史的车轮早已滚动了数圈。

可李三的工钱却始终未涨,与之相对的是随着改良而来的工作量的增加。也就是说,李三的实际生活境遇更糟了。

从漠视难民,到对伙计李三的劳动力的过度剥削,都让我们看到了王利发生意人的那一面。

他或许并不是个多么贪婪的人,不会为了求财而不择手段,但是他考虑事情永远以自己的利益为先,哪怕别人的需求比他更重要、更紧急、更关乎生存。

王利发当然不是坏人,但却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我们不能想象这样一个精明的老掌柜会愿意收留康顺子和康大力母子,老舍大概也不能。

因此,最终是妻子王淑芬决定收留康家母子二人,王利发作为掌柜,对此事仅仅是从不置可否到勉强接受罢了。

我们不能勉强一个人非要做善事不可,毕竟道德的核心是对自我的要求,但是我们又不能毫无道德判断地看待他人的言行。

我们并不应该去抨击王利发的利己主义人格,事实上,我们或许要追问的是,作为个人的王利发的自私利己的道德表现与他所身处的环境有怎样的关联?

临危不助和见死不救并不能简单地归为个人道德品质问题。或许,如果王掌柜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不得不忍受的困境,他本该是个善良热心的人。

1920年的北京

03  当了一辈子的顺民

汪曾祺先生在他的《胡同文化》里提到,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随后,他以王利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的言论作为佐证。

我们不知道王利发的这种心态是否可以代表北京的胡同文化,但是“一辈子的顺民”毫无疑问是王利发一生为人的写照。

他当然是个在商言商的生意人,也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是说到底,他终究是一个对谁都鞠躬、作揖的顺民。

从第二幕开始,我们看到了他面对层层压迫时的逆来顺受。

首先来占王利发便宜的是街面上的巡警“六爷”:

王利发怎样啊?六爷!又打得紧吗?

巡 警紧!紧得厉害!仗打得不紧,怎能够有这么多难民呢!上面交派下来,你出八十斤大饼,十二点交齐!城里的兵带着干粮,才能出去打仗啊!

王利发您圣明,我这儿现在光包后面的伙食,不再卖

饭,也还没开张,别说八十斤大饼,一斤也交不出啊!

巡 警你有你的理由,我有我的命令,你瞧着办吧!(要走)

王利发您等等!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开张以后,还得多麻烦您呢!得啦,您买包茶叶喝吧!(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

巡 警(接票子)我给你说说看,行不行可不保准!

巡警显然与王利发相识,因此王利发直呼其为“六爷”,这么称呼一方面显得尊敬,另一方面也淡化了两人之间的官民之别,王利发以此来拉近距离。

可巡警六爷却单刀直入,手未把文书却依旧“口称敕”,向王利发征收物资。

读者不难看出端倪,怀疑这所谓“上面交派下来”的命令的真实性,但王利发却百般恳求,最终递上钞票,让这位“老朋友”为自己向“上面”美言几句。

事实上,王利发又何尝看不懂这一层奥妙呢,可是以两人的地位和境遇,这一层却万不能戳穿。

于是,王利发既赔了笑脸,又赔了钞票,换来六爷一句“行不行可不保准”。

这模棱两可,恐怕预示着过段时间,他还会来传达“上面的命令”。

来不及让读者愤愤不平,三五个大兵便闯了进来。此时的巡警六爷,俨然一副王利发上级领导的样子,代替掌柜与大兵们交涉起来:

巡 警老总们,我这儿正查户口呢,这儿还没开张!

大 兵屌!

巡 警王掌柜,孝敬老总们点茶钱,请他们到别处喝去吧!

王利发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递钞票给巡警)

巡 警(转递给兵们)得啦,老总们多原谅,他实在没法招待诸位!

大 兵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

王利发老总们,让我哪儿找现洋去呢?

大 兵屌!揍他个小舅子!

巡 警快!再添点!

王利发(掏)老总们,我要是还有一块,请把房子烧了!(递钞票)

大 兵屌!(接钱下,顺手拿走两块新桌布)

这段对话细读下来十分有意思,大兵一共说了四句话,去掉头尾两句脏话,其实只有两句有效信息,一句是要现大洋,一句是要打人。

王利发一共说了三句话,都是在赔不是和讲价求饶。

而这巡警六爷,却说了四句话,且几乎主导了整场对话。

六爷首先想为王利发挡下这群大兵,见对方无礼,立刻改变策略,让王利发出点茶钱“孝敬”一下“老总”们。

这些大兵当然是来揩油要钱的,但他们更蛮横,也更贪婪,想要购买力更强、更值钱的现大洋。

王利发给不出现大洋便要挨揍,还是巡警机敏,连忙让王利发“再添点”,总算是把这些大兵打发走了。

不得不说,六爷这时的表现,确实如他自己所言,为王利发“挡住了一场大祸”。

但是一方面,巡警是个慷他人之慨的局外人;另一方面,这一桩功劳却需要王利发“另有份意思”,实在是要把王掌柜榨干才罢休。

事实上,除了巡警和大兵,惦记着王利发钱的,还有很多人。

在第二幕里,宋恩子、吴祥子与常四爷一番对话后,很快表明了他们要来检查店中租客的来意。

无论王利发怎样解释,两人都坚持要看人。直到王利发道出了出租房屋的生意经后,两人才点明来意,抓人只是手段,主要目的是领津贴:

宋恩子就仗着有错拿,没错放的,拿住人就有津贴!走吧,到后边看看去!

吴祥子 走!

王利发二位,二位!您放心,准保没错儿!

宋恩子不看,拿不到人,谁给我们津贴呢?

吴祥子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个面子!对吧?王掌柜!

王利发我……

宋恩子我出个不很高明的主意:干脆来个包月,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

吴祥子那点意思!

宋恩子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

王利发那点意思得多少呢?

吴祥子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宋恩子和吴祥子比起巡警六爷,更“文明”,也更“讲理”。他们并不编造所谓的上级命令来欺骗王利发,而是坦诚地告诉王掌柜他们面临的经济困境。

对于他们来说,日常的收入来源(薪饷)既然被拖欠,那么通过外出拿人来赚取津贴,只是一种“不得已”的自保。

他们不仅荒唐地将自己的掠夺行为合理化,更荒唐地将之“契约化”,约定每月一号来收“那点意思”。这就比巡警那不规律的“下次”或者“明天”更规范了。

我们不知道王利发如何接受这种实在难以接受的“合理安排”,但是他似乎还是想办法接受了下来。

我们不知道巡警、大兵、宋恩子之流对王利发的剥削和掠夺持续了多久,最后又是如何停止的,在这过程中间王利发是否出现过生活难以为继的情况,我们只能透过话剧远远地设想在这个时代生活的王掌柜的艰辛。

他的境遇当然是令人同情的,但他应对的方法却无法令人苟同。

因为,向横暴低头忍耐,既无助于阻止横暴,也无助于增长善良。

忍耐只能让弱者苟延残喘于横暴者长久的压迫之下,并让后者自认为理所当然。

让我们感到可悲的是,我们似乎无法为王利发找到其他办法,逆来顺受是唯一有效的糟糕办法。

04  逃向苍天

《茶馆》整部剧在王利发的死亡被宣告时戛然而止,毫无疑问,王利发的自杀是第三幕的核心情节。

第三幕里发生了很多事,但无一不是王利发死亡的伏笔。终于熬到了胜利,可当了一辈子顺民的王利发却决定去死,其心路历程会是怎样的呢?

第三幕一开始,就是孙女儿王小花想吃汤面和康顺子告辞这两个情节,直接向读者展示了作为裕泰茶馆经营者的这一家人生活境遇之困窘。

要知道,在前两幕中,虽然王利发会遇到吃不饱饭的难民,也会因为匪兵匪警的盘剥而蒙受经济损失,但是不曾为家人的粮食犯愁。

然而在第三幕中,粮食的短缺直接威胁到了茶馆中的一家人,令人不禁心中一紧—这个时代恐怕要让人活不下去了。

我们看到的第一个重要伏笔发生在庞四奶奶来到茶馆后。庞四奶奶请康顺子回去做“老太后”,见康顺子坚决不从,庞四奶奶便迁怒于王利发,以砸店威胁王利发劝回康顺子。

此时王利发的回答却是:“万一我下半天就死了呢?”听上去是一句俏皮斗嘴,但这种假设背后恐怕真实地隐藏着这样的念头。

随后小二德子大闹茶馆并挨了打,离开前向王利发放了狠话,但王利发似乎完全不放在心上,只安慰孙女王小花说自己“会说好话”,不会有事。

祸不单行,小宋恩子和小吴祥子很快也来敲诈王利发。他们更狠,直接来讨要金条,一副打算吃干抹净的嘴脸。王利发并不像忍受他们父辈一样忍受他们,而是反问了一句:“不怕我跑了吗?”以上这连续的三次应对,王利发都没有按照他一贯以来忍气吞声的顺民做派行事,反倒颇有些“你横我也横”的风格。此时小吴祥子却说了一句令人心中一紧的话:

你跑到阴间去,我们也会把你抓回来!

在此之前王大拴和康顺子都已离开。听了这句话,王利发突然变得果断起来,火速将周秀花和王小花母女支走了。

忍无可忍之际,实在无法再忍;然而,逃无可逃之际又该如何呢?难道逃到阴间真的会被抓回来吗?与家人临别时,王利发大抵已经打定了主意:

这是我的茶馆,我活在这儿,死在这儿!

小刘麻子抢占茶馆的情节贯穿了整个第三幕,是压垮王利发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我们完全没有看到王利发有任何应对的措施和逃避的想法。哪怕小丁宝前来报信,让王利发拿个主意,我们也并未见到他有所行动。送走了所有的家人之后,他迎来了常四爷和秦二爷两位老朋友。感慨完两位义士的遭遇后,王利发终于道出自己的人生总结陈词:

我呢,做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我只盼着呀,孩子们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灾没病!可是,日本人在这儿,二拴子逃跑啦,老婆想儿子想死啦!好容易,日本人走啦,该缓一口气了吧?谁知道,(惨笑)哈哈,哈哈,哈哈!

……

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王利发是个生意人,是个顺民。他求的只是平安,只是活着。为了这卑微的愿望,他可以一忍再忍、一退再退。当这个社会再也容不下他时,或许他只能逃向苍天,逃离这野兽横行、人性全无的世界。

世间再无王掌柜,大傻杨也终于不再被驱赶了。王利发没能熬到解放的日子,而我们只能真心祈求王利发的家人们,祈求常四爷、秦二爷、大傻杨、小丁宝,以及千千万万善良的百姓,能够等到“西山的泉水向东流”,能够等到西山的八路军来解放他们的那一天,共同迈向新的时代。

主要编选来源:《课读经典6:10讲精读老舍(一)》

/ 今日荐读 /

《课读经典6:10讲精读老舍(一)》

老舍 著 管骏捷 课读

复旦大学出版社

目  录

○老舍的生平与创作

○老舍笔下的世相

○细读《茶馆》

第1讲 时间河流上的三座浮标

第2讲 讨赏钱和叹时局——三段数来宝(上)

第3讲 在历史的下降线上放下希望

——三段数来宝(下)

第4讲 第一个登门的“顾客”

第5讲 向权力低头,向弱者挥出拳头

第6讲 公权与私欲的合谋

第7讲 带血的资本与有罪的买卖

第8讲 在胜利的阴影下

第9讲 四爷与二爷

第10讲 一个叫王利发的顺民决定去死

○附录:茶馆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的笔名。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管骏捷,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语文教师,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虽从教多年,但一直是以教师为职业的读书人,习惯用教学来反思阅读,用写作来丈量阅读。常以为芥子之中,自有须弥。在文本细读、文学理论、思辨写作等领域颇有心得。曾参与“反思论证过程,提升说理品质”等多个市级教研项目,在《语文新势力》杂志上发表文章50多篇。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 独树一帜的跑马灯-关于魅族环闪设计的发展
  • DNF长跑十年的竞速玩家被封十年的内心独白
  • 王者荣耀:别再造谣S19赛季铭文系统将被移除,经过数日猜忌,天美给出答案!
  • ap狼人手游怎么出装(lol新版狼人装备推荐2022)
  • 请问3dmax如何做皮沙发啊,有视频教程没!
  • dnf魔鬼教官的修炼手套
  • 抓紧时间!《魔兽》5.4补丁绝版成就及头衔一览
  • lol6.11版本强势打野狼人天赋符文出装加点介绍
推荐内容
  • 2021写到心坎的爱情语录 发朋友圈人人点赞
  • 手游破解网站哪个最好 2020最好的破解手游网推荐
  • 征途活跃度
  • 一拳超人:最强之男
  • 开心超人联盟之五玄石
  • 吃逗玩逗获千万级A轮融资